top of page

【R 郭柏賢】

Q1: 請醫師為我們簡述住院醫師的生活。
A1: 每個階段住院醫師的生活不太一樣。以內科為例,前三年還沒有分次專科。第一年的住院醫師以病房為主,每天早上先關照、熟悉病人的狀況及檢查結果,接著和老師查房、討論病人狀況。下午則通常會接新病人,或是處理一些老師交代的命令。第二年進入加護病房,開始白班的訓練。第三年則是加護病房夜班的訓練,生活作息較前兩年不規律。第四年之後開始分次專科,而不同次專科有不同的生活型態。內科的次專科分成兩大類:第一類稱為「procedure科」,主要偏向實作,例如腸胃科(胃鏡、大腸鏡)或心臟科(心導管)。第二類的「non-procedure科」像是感染科,以總醫師的生活來說主要是回答各科照會的問題,第四、五年的總住院醫師生活也就規律很多。


Q2: 您認為PGY時期和住院醫師生活最大的不同為何?
A2: PGY是一個必經的過程,或許經歷過的不一定是將來職涯從事的,但是就像R1~R3一樣,必須把基礎打好。雖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把專業技能學好,但是要知道什麼不能犯錯、將來不要帶給其他科無謂的照會、困擾。另外,PGY時期主要了解各科住院、主治醫師的生活,和這個科別的生活及醫療習慣。許多人會把未來想申請的科別排在PGY時期的前段,這樣就會有較多的時間深入這個科別,對申請也會有幫助。


Q3: 醫師為何當初會想選擇感染科?您對於不分次專科時期(R1~R3)和分科時期(R4,R5)的感受有何不同?
A3: 我認為感染科很有趣,因為感染科十分注重邏輯思考和推理。我們時常需要處裡很多不明原因發燒,或是無法解釋症狀的病患。我也聽說過一些學長姐之前有進行「外交替代役」的服務,在這過程中所看到的罕見傳染病想必也增進了對感染科的興趣。
R1~R3主要在打基本功,也更可以了解到什麼程度需要其他次專科的協助,另一方面也可以更了解哪種情況不該打擾其他次專科。我認為知道何時要求助是臨床上很重要的一件事。R1時比較注重在不要犯錯;R2時則開始比較能掌握病人,包括預期會出現哪些症狀,可以怎麼處理等等;R3就比較偏向重症處理的方面;R4、R5開始進入次專科,則比較會從各次專科的角度去看一個病人。不同階段的壓力不同,包括了照顧好一個病人的壓力、自己給自己的期待、同儕之間的壓力等等。


Q4: 請醫師分享至今的住院醫師生涯中,遇到印象最深刻或影響您的病例或事件。
A4: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前年跨年時期有一個在院外心臟停止的病人,是一名打籃球的年輕男性,心臟卻突然停止,經球友的CPR,緊急送至重症加護病房。依我自己的經驗,這種情況能活下來的情形少之又少,而在一環扣著一環的情況下,這名病患居然清醒過來,而且完全康復。適逢跨年,看見全家人團聚在病床旁邊,不禁想到透過醫學的力量,使一個年輕的生命,從一個家庭的悲劇到大家可以相聚一起,著實感動!


建議:如果說到讀醫學系,大概是苦海無涯!(笑)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職業,但它也伴隨著很多成就和挑戰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份很有趣的職業,充滿著許多挑戰,也獲得了很多成就感,而當然也需要很多的付出。我在高中時也還搞不太清楚,同事中也很少人從小一心習醫的。我確實在讀醫和臨床的過程中,慢慢發現其中的樂趣。可以透過刪去法,排除掉自己不適合的出路,剩下的便是你的選擇啦!

訪問:陳祐德

bottom of page